人在 30 岁之前,应该拼命做加法,
尽可能多的去尝试、去经历、去犯错。
去看看世界的繁华,去体验不同的人生。
多交些不同领域的朋友,多听听不同领域的声音。
30 岁之后,应该开始做减法,
尽可能多的去思考、去总结、去沉淀。
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去思考自己的价值。
减少无效社交,远离消耗你的人。聚焦自己的领域。
当然 30 岁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界限,
只是我认为适合大多数人的平均年龄。
如果你经历不够,即使 60 岁也应该继续做加法。
如果你经历足够,即使 18 岁也可以开始做减法。
物理年龄只会影响人的身体,
物理年龄不会影响人的心智年龄。
现在这个时代会有这种现象:
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可能比一些四五十的人的思维更成熟。
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教育环境变了,教育资源多了。
但也仅仅是思维成熟而已,很多事仍然缺乏经验。
有点像思想上的巨婴,行动上的矮子。
古代十几岁的小孩可能都去当官打仗了。
汉昭帝 8 岁当皇帝,12 岁娶皇后。
霍去病 17 岁就当校尉,带着 800 骑兵打匈奴。
和珅 18 岁就当官了,做轻车都尉。
101 23 岁当红四军军长。
古代很多人都没有机会读书,但照样能成事。
因为他们都是事逼着人朝前走,而不是书逼着人朝前走。
所以人早不早熟,不取决于古代还是现代,
取决于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
现在很多人在学校读书读到 30 多岁,这合理吗?
反正我认为极度不合理。人根本不需要读那么多书。
和平年代人会麻木,战争年代人才会疯狂。
生在和平年代是一种幸运,但也是一种不幸。
珍惜和平,偶尔疯狂,保持清醒。
#币安AlphaSUI生态交易竞赛
我是江海,@Web3江海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