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策略这波操作,说“上头”都显得太温和了。一边增发股票买$BTC ,一边把买来的比特币抵押出去继续融资,再继续增发股票……这已经不是普通的FOMO(害怕错过)了,更像是一套“左脚踩右脚飞天术”,在高空中不断画圆,只要比特币不停涨,就没人能拆穿。但问题是,市场永远不会按剧本走。
从这次财报来看,第一季度因为比特币价格下跌,公司认亏42亿美元,折合每股亏了16.49美元。但同时,微策略又宣布要启动一项210亿美元的普通股发行计划,继续买入BTC,把BTC收益率目标从15%拉到25%,收益金额目标从100亿直接飙到150亿——这还不叫“加注信仰”?可问题是,他们的资产波动本质上完全依赖BTC,核心业务早已被虚拟资产投资淹没,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一家软件公司,而是一个加杠杆的“类ETF”比特币仓位披着上市公司皮在运转。
你以为他们是在投资,其实是在炼丹。股票融资的钱去买币,币涨了继续抵押融资买更多币,听起来很美,实际上是多重杠杆在滚雪球。换句话说,微策略的增长模型已经和币价深度绑定,币涨一切安好,币跌就像踩在纸糊的桥上,一层层往下塌。
最关键的是,这种结构已经不只是“他们自己的事”了。目前微策略持有超过55万枚BTC,占全网流通量的2.6%,这个仓位一旦崩盘,不只是它自己血本无归,整个市场都会跟着抖三抖,可能变成新一轮加密市场踩踏的导火索。它不是雷,是一个能引发次级信心危机的“超级雷”。
而从监管视角看,这种玩法明显游走在灰色地带。传统金融里,一个上市公司靠不断增发来炒一个高波动性资产,还是用自己买的资产去反复融资再买回同类资产,早就会被SEC重点盯上。但目前加密市场处在一个监管模糊带,这种模式既规避了ETF的合规限制,又能拿上市公司的融资便利,简直是传统规则和新金融缝隙中的“套利鬼才”。
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微策略。他们确实以一种极其激进的方式,把“比特币信仰”变成了公司战略,并且影响力远超许多加密原生企业。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模式一旦进入熊市,可能不只是微策略被反噬,更可能带来一连串持仓信心的坍塌。如果说此前FTX是信任危机引爆的交易所版本,那微策略可能就是上市公司版本的下一颗雷。
投资本无对错,但从微策略这条路来看,信仰越真,杠杆越狠,跌下来的时候,才越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