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app用了大半个月了,今天写一下使用体验,顺便聊一下,我对无私钥钱包这个赛道的看法。

先丢出一个暴论:

每一次私钥管理方式的改变,都会衍生出新的资产交易和管理范式。

开始正文:

首先,defi app在尝试打造一个Web2体验级的Web3产品,按照官方说法就是,要打造一个连我奶奶都能用的Web3产品,目前来看,这个牛逼基本实现了前半部分,也就是使用门槛确实下来了。

开始使用defi app时,确实不需要抄助记词,一个谷歌邮箱就可以启用,这个基本和Web2产品体验差不多,第一步入门很关键,要极简单、极方便,defi app目前第一步做到了。

第二步,其实还不是直接使用钱包,而是要打消对这种无私钥钱包的安全顾虑,这是所有Web3用户都会考虑的。(Web2用户可能不会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我后面会说,其实无私钥钱包的现阶段最大用户可能在Web2)

要打消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教育工作的,不然,钱包里可能只会放一点点资金。本文不详细描述基于账户抽象的智能合约钱包是如何实现无私钥体验但是又能保证私钥安全的。大致原理我简要说下:之前的EOA钱包都是用户自己管理私钥,智能合约钱包的私钥不是直接让人来管理,而是通过合约定义的验证逻辑(如生物识别、社交恢复)进行授权操作,然后,私钥经过分片后,一部分加密后存在用户本地,私钥分片只在使用时动态重组,最大化保证私钥安全。总之,用邮箱就可以注册无私钥钱包,而你的私钥依然是由你自己掌握,和EOA钱包拥有一样的安全等级。

其实,这两年智能合约账户赛道发展的很好,有两家非常知名的智能合约钱包技术服务商,一个是Turnkey,一个是Zerodev。Turnkey是由原Coinbase钱包托管服务的核心员工创立,2024年4月完成1500万美元,主要做私钥管理和交易签名方案,而且支持账户抽象;Zerodev一家专注于智能账户开发的平台,旨在为Web3应用提供无Gas费、无批准、无私钥和无桥接的体验;Zerodev的很多开发工具是基于Turnkey的私钥和签名技术构建的,他们也得到了YC的投资支持。

而defi app就是基于Turnkey和Zerodev的核心技术搭建的,核心目标就是基于体验友好的私钥管理技术构建大众化的defi平台。

其实,在Web3领域,私钥就是资产。能最快捷、最方便的让用户使用私钥,就可以承载足够多的用户,最终给他们提供友好的资产管理工具。因此,每一次私钥管理技术的迭代,都会催生新的资产交易和管理范式。

本质上,币安为代表的CEX,是一种托管的私钥管理方案+CeFi的资产交易和管理范式

Metamask等EOA钱包,是一种非托管的私钥管理方案+DeFi的资产交易和管理范式

而defi app这类产品,是一种无私钥体验的管理方案+D/Cefi混合式的资产交易和管理范式

defi app这类产品追求的是,CeFi的体验+DeFi的安全=更大的Web3市场。

没错,defi app最大的蓝海其实增量市场,在广泛的Web2用户群体。


目前,defiapp在业务拓展上,主要还是在原生加密用户圈,包括积分空投等玩法,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我想,如果defi app整合了足够稳健的收益类型产品后,比如,拿着APY 15-20%的收益,去拓展传统金融用户,这或许是一个极大的市场,毕竟,相较于传统EOA钱包,defi app已经把Web2用户进入的门槛打下来了,解决了入门问题,又有好的收益型产品,找准目标用户,做好市场激励机制,不愁没有资金和用户涌入。而这也是相较于EOA钱包的差异化战略打法。


以上,就是我体验完defi app的感受,以及个人的一些想法。最后,这是我的defi.app邀请链接,欢迎来体验。https://app.defi.app/join/0Bjl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