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努力勤奋的人都值得被善待,撸毛人尤为如此,但据我最近观察到的现象,却令人十分难平。同一个项目,在 TGE 时,参与 Binance Alpha 的满载而归,而项目早期支持者几乎都收益低微,被反撸更是家常便饭。
以最新上线的 @BalanceWeb3 这个项目为例,大气的给 Binance Alpha 用户普惠空投 3500 $EPT( TGE 时价值 80U ),但对项目早期支持者像持有 NFT 和节点挖矿的却满是套路 ,比如 @CindyCreation 在@BalanceWeb3 早期花费 599U 购买 20 个节点以支持项目,经过漫长时间等待⌛️,项目终于要成功 TGE 时,才发现自己 Claimed vEPT 兑换成 $EPT 连 50% 都没有,仅价值1000U (成本近 12000U❗️),剩下的还要被锁仓半年。
反撸的例子远不止于此,在很多币安钱包 TGE 项目的社区里其实是普遍事件,只不过他们一个个仅是人微言轻和边缘化的小散,并不像 KOL发推可以被看见和传播,
我们再换个视角。项目方们为什么要这么干?答案是投名状!一份递上来给 @binance 的投名状!表面是 TGE 时正常的市场活动与流量合作,大部分项目上交易所都会做类似的,但在当下已经变味了。
Web3 原本应遵循“社区 → 项目 → 社区”的良性循环——由社区共建生态、推动产品完善,并在项目上线后回馈社区,实现价值共享。然而现实中,这一路径正被扭曲为“社区 → 项目 → 平台”。为了讨好交易所平台,讨好分发 mindshare 的@KaitoAI,争夺流量,项目方在尚未上线前便将原本属于社区的权益拱手让给平台,真正的社区价值被边缘化、被牺牲。
更直白一点!伴随“币安帝国”对行业治理的全方位渗透,“撸毛”的底层逻辑也在悄然巨变。早期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小,不确定性剧增。而在未来,只有紧跟激励分配者的步伐,才可能有肉吃。
Alpha 区空投规则的持续变化,就是信号📶
1️⃣:你交易,我就给
eg. 用户使用 Alpha 交易,空投490 $PROMOT ( TGE 时价值 290u左右)
2️⃣:你在某个期间内交易,我才给
eg. 用户在4.11-4.17使用 Alpha 交易,空投 3500 $EPT ( TGE 时价值 70U 左右)
3️⃣ :你在某个期间交易多少,我才给
eg. 用户在3.22-4.20使用Alpha交易 $50 及以上,空投4276 $ZORA(将于 4.23 TGE )
4️⃣:?
请积极拥抱变化,”撸毛”的你值得被善待!最后,觉得内容有用的话,来个一键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