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中美峰回路转还是一厢情愿
$BTC $SOL #中美关税战 大家好,我是邢志强Robin。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中美是否能峰回路转还是一厢情愿?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中美贸易谈判的情况;第二,国内政治局会议之后刺激政策的出台时间和具体规划;第三,中国企业策略和产业政策如何应对关税大冲击,以及供给侧改革2.0、国内扩内需和走出去战略的新进展。
为此,我邀请了首席策略师Laura、基础原材料行业首席Rachel,还有中国经济学家郑宁。
自4月2日以来,全球关税战导致市场波动急剧加大。美国市场过去三四周频繁出现先下跌后上涨的过山车行情,还多次出现股债汇三杀的局面,全球投资者都很焦虑。这段时间,我和Laura在纽约、波士顿与美国主要投资人交流,又回到香港与亚洲对冲基金沟通,在北京和体制内、学术界研讨,上周还在印度与当地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制造业企业进行了交流。总体来看,大家都很关心关税对经济的冲击、各国的政策应对,以及未来的经济变局走势。
先讲讲关税对中国、美国和亚洲各国经济的影响。经过详细测算,必须客观认识到,关税升级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较为严峻。从全年看,关税升级使中国经济面临GDP下降约0.9个百分点的影响,即便后续会推出更多刺激政策,包括下半年可能额外推出1万亿到1.5万亿人民币的补充刺激政策,也只能部分抵消关税的影响。因此,过去两三周,我们将今年中国全年GDP增速预期从4.5%下调到了4.2%。从季度走势分析,一季度GDP增速5.4%存在前置因素,后续会有所退坡,预计四季度同比增速可能跌破4%,二季度GDP增速已有明显放缓迹象,可能降至4.5%。
从一些高频数据能看出经济变化。比如,4月以来中国赴美集装箱订舱量大幅下跌64%,美西航线运价也随之下跌;新兴产业PMI出现自疫情以来最大单月跌幅;针对2000多个消费者的调研显示,4月起居民消费信心有所减弱,对就业担心的人员占比上升,且这部分担忧很多与关税引发的出口、制造业岗位减少有关。受补贴和地方债前置影响,1 - 3月汽车、家电、手机等产品销售出现小阳春,但4月后这种情况有所变化,这也是预计二季度GDP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美国经济也不容乐观,目前处于悬崖边缘。美国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 gapen认为,美国经济虽尚未进入衰退,但已非常接近,经济衰退概率五五开,一季度可能零增长。在关税正式生效前经济就已如此,若关税长期维持高位,将严重打击企业和消费者信心,甚至引发资产价格下跌的负反馈循环。美国短期刺激政策力度不足,财政方面联邦政府效率改革节省资金有限,减税空间难以短期内找到,同时美联储因关注关税引发的通胀上升,降息时间可能比市场预期更晚。
整个亚洲经济都会受到影响,亚洲有很多外贸主导型经济体,像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台湾地区等,受关税战和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冲击较大。亚洲整体经济增长从去年四季度的4.8%,预计今年四季度会放缓至3.6%。相对而言,印度和澳大利亚受影响较小。面对这种情况,亚洲各国多通过降息应对,部分国家平均降息幅度在50 - 150个基点,而中国更多依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起辅助提振信心的作用。
国内政治局会议后,中国的应对措施如下:决策层将基调定在二季度,加快落实两会批准的2万亿广义财政扩张,加快地方债发行,适时降准降息,预计二季度有15个基点左右的降息空间,主要用于提振信心。同时,推出再贷款和定向信贷工具支持科创和消费,但这些工具作用相对间接。大家更看好财政政策,按政治局会议基调,二季度会先用现有政策工具,下半年可能推出1万亿到1.5万亿人民币的补充预算,不过如果五六月经济数据下滑严重,也可能提前加大政策力度。房地产政策方面,此次政治局会议没有太多新表述,相对保守,与市场此前的期盼有差距。会议还提出返还就业基金,不过目前测算其占GDP不到0.1个点,后续是否会加大规模有待观察。
在中美贸易博弈中,有人认为美国更依赖中国,因为部分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美国难以迅速找到替代供应方。但实际上,从数据层面看,美国依赖中国进口对其核心通胀的影响,与中国依赖对美出口对国内就业的影响相差不大。关键在于谁能通过政策更好地舒缓这些冲击,美国政策空间有限,中国若能及时推出扶助就业、扩大内需的政策,有望在博弈中占据上风,不应过度淡化风险。
从更长期来看,近期美国股债汇三杀的现象,对美元长期主导的储备货币地位和美国经济例外论产生了影响。全球对避险资产的定义发生了变化,避险资金流向黄金、现金、日元和欧元,美债出现资金净流出,这表明美元资产的避险属性受到重新审视。虽然目前没有货币能全面替代美元,但美元国际地位已开启长期下降历程。如果欧洲经济团结、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欧元和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有望逐渐上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取决于中国改革开放力度,当前局势为中国提供了战略窗口期。
中国应从供给驱动型发展模式向内需驱动、消费驱动转型,推出中国市场“两零三零”战略,在未来五年内将国内内需消费市场扩大30%,同时实现对外关税、市场准入门槛、产业补贴逐步降到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推进内需发展。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对外开放、服务业准入等设想,希望能落实“两零三零”战略。实际上,中国已具备产业链集群优势、工程师红利和丰富的生态应用系统,即便没有产业补贴,在全球科技革命中也不可或缺,补贴反而可能给他国限制中国产品的借口。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存在部分经济体跟随美国针对中国的风险,但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像日韩等与美国地缘政治关系紧密的经济体毕竟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