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的一组数据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高度关注:美联储在10月28日至29日的议息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飙升至98.3%,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仅余1.7% 。这一近乎确定性的预期,并非市场凭空推演,而是经济数据、政策信号与全球流动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却也暗藏着政策博弈与市场波动的隐忧。
降息预期的核心驱动力
经济数据释放明确宽松信号
就业市场的疲弱态势成为推动降息预期的关键推手。美联储最新《褐皮书》指出,美国多数地区雇主正通过裁员或自然减员缩减规模,劳动力需求持续低迷,人工智能投资增加进一步压制了用工需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提及“劳动力市场有进一步降温的迹象”,而理事沃勒更直言“基于现有劳动力数据,应在月底降息25个基点” 。
通胀压力的缓解则为降息扫清了关键障碍。推迟发布的美国9月核心CPI数据显示,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指数环比仅上涨0.2%,为三个月来最慢增速,同比涨幅收窄至3%。尽管仍高于2%的长期目标,但多位美联储官员认为,当前通胀上升主要源于关税等短期因素,而非系统性压力,这种“可控性”显著降低了宽松政策的顾虑。
政策层表态形成共识基础
美联储内部对降息的认同度已形成压倒性优势。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明确表示,若劳动力市场风险加剧且通胀预期锚定,将支持降息;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甚至主张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以应对贸易风险。更关键的是,鲍威尔在近期讲话中不仅释放降息信号,还暗示资产负债表缩减进程可能提前结束,这被解读为货币政策从紧缩转向宽松的明确信号 。
全球市场的“预期兑现”与波动
跨资产市场呈现分化反应
利率敏感型资产已提前消化宽松预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落至3.95%附近,5年期与30年期利差收窄25个基点,呈现典型的“牛市平坦化”特征,反映市场对短期宽松的确认。美元指数则展现出韧性,在99.03附近震荡,受美债收益率低位企稳与全球风险偏好回暖双重支撑 。
风险资产却出现“利好出尽”的调整。黄金价格从近期高点累计回落近9%,跌至4040美元/盎司附近,因美债收益率低位企稳削弱了非收益资产的吸引力,叠加央行多头仓位获利了结 。A股、加密货币等资产同样遭遇抛压,抖音平台多位博主指出,前期积累的获利盘集中兑现是波动主因。
机构布局转向“后降息时代”
投行已开始调整对后续政策的预期。巴克莱、道明证券等机构将美联储缩表结束时间提前至2025年内,较此前预测的2026年一季度显著前移。大华银行则预测,美联储年底前可能再降息一次,将联邦基金利率上限降至3.75%,与市场对12月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预期形成呼应 。
高概率背后的三重隐忧
政策分歧尚未消弭
尽管降息共识占优,但美联储内部的路径之争仍存。穆萨莱姆警告,抗通胀任务尚未完成,进一步宽松的空间有限,需警惕关税传导带来的通胀黏性;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则明确反对降息,认为当前利率水平“恰到好处”。这种分歧可能影响12月及后续政策的连贯性。
数据缺位的决策风险
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关键经济数据发布延迟,9月CPI报告直至10月24日才勉强披露,10月数据收集更面临不确定性。鲍威尔坦言,私营机构数据无法完全替代官方统计,若停摆持续,政策制定将陷入“摸黑决策”的困境 ,这为降息后的政策校准埋下隐患。
通胀反弹的潜在压力
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并未完全消散。纽约联储调查显示,一年期通胀预期已升至3.1%,关税成本仍在向消费端传导,耐用品与服务价格上涨范围持续扩大。穆萨莱姆预测,关税影响将在未来两到三个季度持续发酵,直至2026年下半年才会消退,这意味着降息后通胀反弹风险仍存。
结语:降息落地后的观察窗口
98.3%的概率已将10月降息推向“大概率事件”,但市场关注的焦点正从“是否降息”转向“后续路径如何”。投资者需重点关注10月议息会议的两大信号:一是政策声明中对通胀风险与就业压力的表述平衡,二是点阵图对2026年利率路径的调整。
对于全球资产而言,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若降息与缩表结束形成政策组合拳,风险资产或迎来结构性机会,而黄金等避险资产则需等待通胀与地缘风险的新催化。这场“确定性”的降息背后,实则是美联储在增长、通胀与流动性之间的精细权衡,其后续动作仍将主导2025年末的全球金融市场走向。
$COAI $APR $AIA #美联储何时降息? #巨鲸动向 #美国政府停摆 #币安HODLer空投TUR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