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牛市  #历史复盘  #投资风险 前日国际金价的强劲势头,仍在不少投资者脑海中回荡 —— 短短两个月内,伦敦现货黄金、纽约期货黄金接连突破关键整数关口,前者最高触及 4380 美元 / 盎司,后者冲上 4392 美元 / 盎司,市场热情一度推向顶峰。
但 “狂欢” 往往伴随着隐忧。随着金价触及历史高位,技术性超买风险不断累积,市场波动开始加剧,盘中多次出现快速回调。10 月 17 日,这股调整压力集中释放:伦敦现货黄金单日暴跌 75.03 美元,跌幅 1.73%;纽约期货黄金下跌 36.7 美元,跌幅 0.85%。
老投资者常说:“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黄金也不例外。” 回顾历史,黄金曾经历过两轮长达 10 年的大牛市,却都以 “惨烈回调” 收尾。如今,当前黄金市场从 “狂热” 转入阶段性盘整,正是复盘历史、规避风险的最佳时机 —— 我们需要厘清两个核心问题:黄金大牛市的终结,往往由什么触发?当下金价高位波动,又可能面临多大的回调风险?
一、第一轮黄金大牛市:从 23 倍暴涨到 70% 暴跌,流动性收紧成 “致命一击”
第一轮黄金大牛市始于 1968 年,伦敦现货黄金从 35 美元 / 盎司的起点起步,一路上行至 1980 年的 850 美元 / 盎司,12 年间累计涨幅高达 2328.57%,堪称 “史诗级行情”。
但牛市的终结来得猝不及防:创出 850 美元 / 盎司的峰值后,金价当月就快速回落至 653 美元 / 盎司,月度涨幅从 51.92% 骤缩至 27.54%。此后 20 年,黄金彻底陷入 “熊市泥潭”—— 即便在 1983 年、1987 年出现阶段性反弹(最高触及 509.25 美元 / 盎司、499.75 美元 / 盎司),也未能扭转下行趋势。直至 1999 年 8 月,伦敦现货黄金最低跌至 251.95 美元 / 盎司,较 1980 年峰值暴跌 70.36%,几乎抹去了此前大半涨幅。
这轮牛市的兴起与终结,都与 “美元信用” 深度绑定:
牛市起点: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崩溃,尼克松总统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付后,美元失去黄金背书,而当时美国面临财政赤字高企、经济停滞、通胀飙升的 “滞胀危机”,全球对美元信心崩塌,黄金作为 “避险硬通货” 成为资金首选。
牛市终结:1979 年 8 月,保罗・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推行 “铁血紧缩” 政策,大幅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以压制高通胀 —— 这一举措直接收紧了市场流动性,而黄金与利率呈 “负相关” 的属性,使其首当其冲遭受抛售。更关键的是,里根总统随后推动的 “里根经济学” 改革,逐步解决了美国滞胀问题,叠加互联网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红利,美国经济重拾活力,美元信用重建,黄金的 “避险需求” 被大幅削弱,最终陷入长期下跌。
由此可见,流动性紧缩是第一轮牛市终结的 “直接诱因”,而美国经济的根本性好转,才是压垮牛市的 “决定性因素”。
二、第二轮黄金大牛市:6 倍涨幅后的 45% 回调,流动性预期成 “隐形导火索”
时隔 21 年,第二轮黄金大牛市在 2001 年开启。伦敦现货黄金从 272.50 美元 / 盎司起步,2011 年触及 1921.15 美元 / 盎司的新峰值,10 年间累计涨幅 605.01%,再次上演 “黄金狂潮”。
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峰值过后,金价当月就从 1921.15 美元 / 盎司暴跌 388.43 美元,收于 1532.72 美元 / 盎司,月度涨幅从 5.25% 转为 - 11.05%。此后数年,黄金多次尝试反弹(2011 年 11 月最高 1802.93 美元 / 盎司、2012 年 10 月最高 1796.10 美元 / 盎司),却始终难以突破前期高点。直至 2015 年 12 月,伦敦现货黄金最低跌至 1045.54 美元 / 盎司,较 2011 年峰值下跌 45.58%,创下 2010 年以来的新低。
这轮牛市的逻辑与第一轮高度相似,但终结原因更添 “预期变量”:
牛市起点:2001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受挫,美联储将利率降至 1% 的历史低位,美元信用再次弱化;同时,美国对外扩张消耗国力,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崛起,全球资金再次涌入黄金避险,尤其是新兴市场的黄金增储需求,推动金价持续上行。2007 年次贷危机、2009 年欧债危机的爆发,更是不断强化黄金的 “避险属性”,延长了牛市周期。
牛市终结:与第一轮不同的是,2011 年黄金见顶时,美联储仍处于量化宽松阶段(第三轮 QE 尚未启动,直至 2012 年才推出,2014 年才退出 QE,2015 年才首次加息),流动性并未 “实质性收紧”。但当时美国经济已逐步从次贷危机中复苏,市场开始形成 “流动性即将收紧” 的预期 —— 正是这一 “预期差”,成为触发金价下跌的 “隐形导火索”。而后续美国经济的持续回暖,进一步确认了牛市的终结。
显然,流动性预期的变化是第二轮牛市终结的 “关键信号”,而美国经济的根本性好转,依旧是决定牛市走向的 “核心逻辑”。
三、本轮黄金大牛市:171% 涨幅后,高位回调该警惕什么?
对比前两轮牛市,本轮黄金行情始于 2022 年,伦敦现货黄金从 1614 美元 / 盎司起步,目前最高触及 4380.79 美元 / 盎司,累计涨幅 171.42%—— 尽管涨幅已不算小,但远低于前两轮牛市(2328.57%、605.01%)的峰值水平。
从当前趋势看,尽管 10 月 17 日出现单日暴跌,但黄金整体上行逻辑尚未被打破,上涨动能也未完全衰竭,市场普遍认为未来仍有进一步上行空间。而支撑本轮牛市的核心逻辑,与前两轮如出一辙:全球对美元信用的信心持续弱化。
具体来看,有三大驱动因素:
美国债务风险高企:美国财政赤字长期处于高位,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对其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日益加剧;
美联储政策独立性受损:美国政府频繁施压美联储推动 “提前降息”,削弱了市场对美联储 “抗通胀” 的信任,进一步冲击美元信用;
全球 “去美元化” 加速: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功能被频繁政治化,多国为规避资产冻结风险,纷纷增持黄金,以增强储备资产的安全性与独立性。
那么,本轮牛市会如何终结?参照前两轮规律,美国经济的根本性好转仍是 “终极变量”。而当前美国要重建美元信用,关键在于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 人工智能被视为最可能的 “破局点”: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AI 有望系统性提升美国全要素生产率,且美国在 AI 硬件、软件、生态层面已形成领先优势(如英伟达、OpenAI 等企业),若 AI 技术能大规模落地并转化为实际经济增长,将可能重塑全球对美国经济与美元的信心,进而终结黄金牛市。
但从目前来看,AI 仍处于早期阶段:OpenAI 等领军企业仍处于巨额亏损状态,技术落地与盈利转化尚需时间,短期内难以对美国经济形成实质性拉动。因此,全球对美元信用的信心重建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也意味着本轮黄金牛市远未到达终点,未来涨幅甚至有可能向第二轮牛市(605.01%)看齐,甚至接近第一轮牛市(2328.57%)的水平。
四、高位波动期,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尽管本轮牛市尚未终结,但前两轮牛市 “峰值暴跌” 的教训,仍给当前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 即便是大牛市,也不会一帆风顺,期间必然伴随着剧烈波动与阶段性回调。尤其是当前金价已处于历史高位,更需警惕以下风险:
技术性回调风险:当金价上涨斜率过于陡峭时,技术性超买风险会不断累积,一旦市场情绪转向,很容易触发快速回调(如 10 月 17 日的单日暴跌)。历史走势显示,黄金通常呈 “脉冲式上涨”—— 多数时间横盘整理,少数时间集中兑现涨幅,而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地缘政治冲突等,都可能成为触发回调的 “催化剂”。
“鱼尾行情” 的诱惑:当前金价已处于高位,后续即便仍有上涨空间,也可能是 “鱼尾行情”—— 收益有限,但风险极高。过度追逐 “鱼尾收益”,很可能在回调中被套牢。
流动性预期的变化:尽管当前美联储尚未启动降息,但市场对 “降息时点” 的预期变化,可能会像第二轮牛市那样,成为触发金价波动的 “关键信号”,需密切关注美联储政策表态与经济数据(如通胀、就业数据)的变化。
对投资者而言,在当前高位波动期,最稳妥的策略是:不盲目追高,适时锁定盈利。若已持有黄金多单,可设置合理的止损位(如跌破近期关键支撑位),避免回调时回吐过多收益;若尚未入场,不建议在高位激进加仓,可等待回调至关键支撑位后,再考虑分批布局。
黄金牛市的 “盛宴” 或许尚未结束,但 “狂欢” 中保持理性,才是避免成为 “高位接盘侠” 的关键。毕竟,前两轮牛市 “暴涨后暴跌” 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