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税改

1. 降低企業稅 = 叫資本回家

當時美國企業(尤其是科技巨頭)的大量現金流存在海外,比如愛爾蘭、新加坡,避開了高昂的35%美國公司稅。

特朗普把公司稅一刀砍到21%,還附送一次性「資金匯回稅率折扣」,邏輯很清楚:

• 要把在海外賺的錢調回來

• 刺激本土投資、回購股票、提振本國股市

• 減少全球化資本流通,美國先行自肥

2. 個人稅制調整 = 中產洗牌 + 地區重塑

加大標準扣除、限制州稅扣除(SALT cap 1萬美元)這件事,外表看是簡化稅務,實際上是:

• 重擊高稅州(加州、紐約)的中產階級

• 鼓勵人口和資金向低稅州(德州、佛州)流動

• 為共和黨控制的地區打造人口和財富優勢

3. 財政赤字?是可以接受的副作用

很多經濟學者批評特朗普稅改會擴大赤字。

事實上,赤字增長本身對特朗普不是問題——

因為在他的戰略視角裡,重點從來不是”做帳”好看,而是:

• 暴力激活本國企業利潤

• 推高資產價格(尤其是股市、地產)

• 創造短期內的”榮景感”,為政治加分

4. 對加密貨幣生態的隱性影響

這段通常不會被一般分析提到,但如果從加密貨幣世界看,特朗普稅改其實:

• 鼓勵了更多高淨值個人尋找非傳統避險資產(比特幣興起的一部分背景)

• 資本流動性增加,推高了新興市場的風險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