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从查理·芒格的视角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进行分析:

一、对特朗普个人特质的评价
芒格多年前曾直言不讳地批评特朗普 “虚荣、夸夸其谈”,这表明芒格对特朗普的个人决策风格和行为方式存在质疑。从特朗普推行关税政策的方式来看,其高调宣传、将关税政策作为政治筹码的行为,与芒格所强调的理性、务实的决策风格相悖。

特朗普将贸易逆差简单归咎于中国“偷走美国的就业”,这种说法缺乏对经济问题复杂性的深入理解,更多地是在利用民众情绪进行政治表演,而非基于严谨的经济分析。

二、对关税政策经济逻辑的批判
1. 贸易逆差的本质:#芒格 指出贸易逆差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储蓄率与投资需求的镜像关系。美国长期依赖消费驱动、储蓄率不足,这才是贸易逆差的根源。将责任推给中国,试图通过关税解决问题,是掩盖结构性问题的短视行为,就像用报纸去粘漏风的窗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制造业回流的幻想:特朗普宣称关税政策会让制造业回归美国,但资本的本质是追逐效率而非情怀。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东南亚等地区,强行扭曲市场规律只会让企业陷入成本泥潭。

苹果公司和特斯拉的应对策略也证明了这一点,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持竞争力,不得不调整生产布局,关税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制造业回流效果。

三、对关税政策代价的分析
1. 消费者买单:总有人幻想“外国人为关税买单”,但实际上关税的成本最终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数据显示,2018年对华关税导致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约1270美元,这本可以用于更有价值的支出,如教育投资或偿还债务,却因关税政策而白白浪费。

2. 企业应对策略暴露政策脆弱性:企业为了应对关税,采取了各种策略,如苹果公司将部分生产线迁至越南,但当地供应链效率不足,仍需采购中国零部件;

特斯拉依靠上海工厂的产能来维持全球交付量,而美国本土工厂却面临工会成本等困境。这些情况表明,关税政策并没有让美国企业受益,反而让它们陷入了困境。

四、对中国反制的看法
特朗普似乎认为中国会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一样屈服,但他忽略了中国与日本在市场规模和战略储备上的关键差异。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和丰富的战略储备(如稀土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等)使其能够有效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

中国的“双循环”战略更是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改革的催化剂,推动国内市场的统一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打破,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

五、对全球秩序的影响
关税战摧毁了二战以来美国亲手建立的贸易体系,导致盟友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美国失去了全球治理的话语权。

同时,各国开始构建“去美国化”的供应链,如中欧投资协定的推进、RCEP的签署以及沙特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等,这些都表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正在加速全球秩序的崩塌。

六、给美国的建议
1. 停止经济民粹主义:与其指责中国,不如改革臃肿的福利体系、提升劳动力技能、重建基础设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

2. 回归多边主义:#WTO 框架内解决补贴和知识产权争议,而不是采取单边勒索的方式,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

3. 尊重企业自主权:政府不应命令企业“在哪里生产”,而是通过税收和监管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让企业根据市场规律自主决策。

七、结语
芒格对#特朗普 #关税政策 的批判,体现了他对经济规律的尊重和对理性决策的追求。关税政策暴露了美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也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对经济常识的忽视。

如果美国继续沿着这条自欺欺人的道路走下去,最终将发现自己面临的最大敌人不是大洋彼岸的中国,而是自身拒绝直面真相的懦弱。

感谢 #deepseek 还原芒格的视角 ,最后我引用德国诗人里尔克的诗句:“现实与胜利,永远站在耐心的一方” #加密市场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