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出租屋,风扇转得比K线还急。我盯着屏幕上那串刺眼的数字,手指在冰凉的键盘上僵住72小时前还飘着400万浮盈的账户,现在只剩70万本金在苟延残喘。

那是2018年的加密熊市前夜,我以为自己摸到了财富自由的门把手,却没想被市场反手按在地上摩擦。十年沉浮下来,我从亏到只剩裤衩的境地爬起,把70万又滚回了千万级账户。今天不聊虚的,这三条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生存法则,新人看完至少少亏50万。

① 杠杆是裹着糖衣的砒霜,不是登高梯

刚入圈时我也曾是"杠杆战神",15倍杠杆满仓干的快感,让我一天狂赚40万时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直到监管政策落地的那个下午,三小时内账户直接被爆到只剩三位数——你以为在借市场的力,其实是把刀柄亲手递给了行情。

现在我的交易界面永远贴着两条红线:杠杆绝不超过2倍,单品种仓位卡死4%上限。这不是保守,是加密市场的"保命符"。要知道,在这里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本金还在,下一波行情就能翻身;本金没了,再牛的预测都是空话。

② 主流币是压舱石,山寨币是海底针

25万本金换"百倍潜力币"的教训,我能记一辈子。当时项目方画的饼比月球还大,最高浮盈150万时我飘了,觉得能靠这一把实现阶层跨越,结果等来的是团队失联、代币归零的结局。那笔钱要是砸进主流品种,现在至少翻了五倍。

后来我给自己定了"八二原则":80%资金死死锚定头部主流币种,它们经过市场多年验证,抗风险能力远非空气币可比;剩下20%资金才用来轻仓试错,就算亏完也不影响整体盘口。记住,加密市场里,先保住船身,才能在风浪里捡浪花。

③ 止损是预设的逃生门,不是可选项

早年我总犯"越跌越补"的毛病,曾因一只币种回撤12%时疯狂加仓,最后亏掉了准备买房的首付。直到后来才想明白:市场永远不会因为你的执念而反转,反而会把贪心的人拖进深渊。

现在我每笔交易下单前,都会先挂好7%的硬止损线。这个数字是我多年总结的"安全边际"——超过7%的回撤,八成是最初的判断出了错。及时止损不是认输,而是把损失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留着本金等下一个确定性机会。市场从不缺行情,但本金经不起反复消耗。

很多人问我,千万账户是不是靠精准预测行情?其实根本不是。加密市场没有神,我只是把"风控纪律"刻进了骨子里,靠着不贪、不赌、不扛单,赚了时间的钱。

#美联储降息 #巨鲸动向 $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