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项旨在成为Web3世界信任基石的基础设施,其自身的安全性是不容有失的生命线。Boundless的安全模型是一个多层次、深度防御的体系,需要从密码学、软件工程和机制设计等多个角度进行审视。
1. 密码学安全(Cryptographic Security):
这是最底层的安全假设,依赖于所采用的证明系统(如PLONK、STARK)的数学困难性问题(如离散对数、椭圆曲线)。这些假设经过全球密码学社区的多年严格审查,被认为是目前计算上不可破解的。Boundless团队需要确保其实现完全符合密码学规范,避免因实现偏差而引入漏洞。
2. 可信设置(Trusted Setup)的安全性(如果适用):
如果系统需要可信设置,其安全性则依赖于仪式参与方的诚实性。只要在仪式中有一个参与者是诚实的(彻底销毁了其掌握的“有毒废物”),整个系统就是安全的。Boundless若采用此类系统,必须组织一个公开、透明、参与方众多且信誉良好的可信设置仪式,并尽可能降低对任何单方的依赖。
3. 软件实现安全(Implementation Security):
这是最可能出问题的环节。Boundless的代码库(编译器、zkVM运行时、证明生成算法实现)必须经过最严格的审计。
形式化验证: 对于最核心的组件(如电路编译器、验证合约),应尽可能采用形式化验证方法,用数学方法证明代码实现与设计规范的一致性。
多轮专业审计: 邀请多家顶尖的区块链安全公司和密码学专家,对代码进行多轮、全方位的安全审计。
漏洞赏金计划: 启动高额度的漏洞赏金计划,鼓励全球白帽黑客帮助发现潜在问题。
4. 运行时安全与机制设计安全:
确定性执行: zkVM必须保证在任何节点上,对于相同的输入数据,其执行结果都是完全确定的。任何非确定性(如浮点数运算、随机数)都会导致证明验证失败。这要求对支持的语言和运行时环境进行严格限制。
抗欺诈与罚没机制: 在去中心化网络中,即使密码学和软件都是安全的,仍可能面临节点作恶的风险(如故意生成错误证明)。这时,依赖于链上验证合约和节点质押罚没机制。任何错误的证明都会被验证合约拒绝,而作恶节点将受到经济惩罚。这是密码学安全之上的经济安全层。
总结: @Boundless 的安全不是一个单点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用户最终信任的,是基于数学困难问题的密码学基础 + 经过严格审计的软件实现 + 设计精良的经济博弈机制这三者共同构成的“信任根”。#boundless 必须在所有这些层面都做到极致,才能承担起“基础设施”的重任。$Z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