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目标,比如给我的 GLP 加个杠杆,我得先在 A 平台抵押,去 B 平台借钱,再到 C 平台交易,最后手动组合成 LP。整个过程像在厨房里打仗,叮叮当当一通操作,Gas 费花了一大把,最后发现收益还不够付手续费的。这种割裂感,正是 DeFi 迟迟无法“出圈”的根源,我们嘴上说着去中心化,体验上却像回到了互联网拨号时代。

直到我开始深度使用 #Dolomite ,这种感觉才彻底改变。它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又一个借贷协议”,而是一个真正的“DeFi 总控台”。最近听了创始人 Corey Caplan 的播客,他说“货币市场正在成为 DeFi 的总券商”,我深以为然。在 #Dolomite 上,我第一次能把钱包里所有零零散散的资产——从 ETHUSDC 到在 Berachain 上的 BERA 和 HONEY——都看作一个统一的抵押品组合。这种全局视角带来的资本效率提升是惊人的,我不用再为了借一笔钱而被迫卖掉某个看好的小币种。

最近 #Dolomite 的几个更新,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体验升级”。他们集成了 Enso 的 ZAP 引擎,我立马试了一下预设的 srUSD 循环策略,整个过程几乎是一键完成,而且滑点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这背后是智能合约层面的优化,把过去需要好几步的复杂操作,打包成了一笔原子交易。加上最近刚上线的 cUSD和stcUSD,稳定币之间的兑换和循环套利变得异常丝滑。看到协议总借款额突破 1.3 亿美元大关,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

真正让我决定长期留在这里的,是 @Dolomite 最近在 Discord 上线的治理论坛。这不仅仅是个聊天频道,而是一个信号,表明项目方正在将权力交还给社区。从 oDOLO 的空投认领,到未来新功能的投票,平台的发展方向将由我们这些真实用户来决定。这让我觉得,我持有的不仅仅是代币,更是这个“总控台”的股份。一个拥有强大后台(Enso 引擎、跨资产抵押)和社区驱动前台(治理论坛)的协议,才是我心中 DeFi 该有的样子。#Dolomite 的攀登,才刚刚开始。$D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