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加密圈的好消息确实不少,监管慢慢理顺了,稳定币用的人越来越多,公司买币的也在增加,机构通过 ETF 一点点把加密货币放进投资组合里,以太坊也活过来了,带动那些山寨币也有了点劲头。


但问题是,这些事儿基本谁都知道了。我倒是觉得,市场可能没完全意识到这些事儿能闹出多大动静,但好歹大家都看着呢,新闻里也全是加密货币牛市的报道。
不过,我琢磨着,到年底之前,市场说不定能冒出些大惊喜,足够让价格再往上冲冲。下面这四件事,我觉得市场还没把它们当回事儿,可它们真能起大作用。

一、今年会有更多国家买比特币

2025 年初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今年买比特币的主力会是三个:ETF、企业和政府,还管它们叫 “比特币需求三骑士”。


到现在看,两个骑士已经动起来了:ETF 买了 183,126 枚 BTC,上市公司也买了 354,744 枚。要知道比特币网络现在一年也就产出 100,697 枚,就这,已经把价格推高了 27.1%。
但第三个骑士,也就是政府,还没怎么发力。虽说美国有战略比特币储备,可那都是罚没过来的;巴基斯坦说要搞自己的比特币储备,阿布扎比也投了比特币 ETF,可跟 ETF 和企业买的量比起来,这点儿根本不算啥。
现在好多人都觉得,国家不太可能把比特币当储备资产了。我可不这么想。国家和央行做事都慢,急不来,但就我们在 Bitwise 了解到的情况,他们没闲着,正在忙活呢。
我得说清楚,我不觉得年底前会有一堆国家跳出来说要买比特币,但肯定还会有几个国家出声,这就足够让这事儿在 2026 年变成个大热门,到时候价格说不定就被推上去了。

二、美元变弱、利率降低,比特币就得涨

现在有个怪事儿,比特币价格都创历史新高了,可利率还在那儿挺着,差不多是 2009 年比特币出来之后最高的水平。按说不该这样啊,利率高了,像比特币、黄金这种不能生利息的东西,持有成本就高了,大家就不太愿意买。


市场都觉得年底前会降几次息,这对比特币来说是好事。但我觉得大家没看到更重要的一点。
特朗普政府就想让美元跌,美联储也没那么强硬了。从特朗普直接说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不好,到把想让美元变弱的斯蒂芬・米兰弄到美联储理事会,这些事儿都明摆着,他们就是想把利率降下来,让美元不值钱。
别以为就降个三次,搞不好能降六次、八次。
米兰这个人得留意。他写过文章,说美元当世界储备货币,美国压力太大了。他还说,得搞个新的 “海湖庄园协议”,让美元对其他货币贬值,甚至说美联储可以多印点钞票来干这事儿。
要是真因为印太多钞票,让利率大跌、美元变不值钱,那比特币价格肯定得往上猛蹿。

三、波动越小,买的人越多

加密圈有个事儿没多少人注意,就是比特币波动小多了。自从 2024 年 1 月现货比特币 ETF 出来之后,比特币价格的波动,还有波动变化的速度,都降了不少。


这也不难理解。ETF 和企业买得多了,市场里多了不少新买家,加上监管和法律方面越来越规范,市场风险也小了。我觉得以后比特币大概就这样了,波动跟英伟达那些波动大的科技股差不多。
我跟那些机构投资者聊的时候发现,波动小了,他们就愿意多买点放进投资组合里。以前 ETF 没出来的时候,大家也就说买个 1% 意思意思,现在经常能听到说要买 5%,甚至更多。
这也能解释为啥比特币 ETF 的钱进得越来越快,从 7 月 1 号到现在,已经进来 56 亿美元了,照这速度,一年下来能有 500 亿美元。夏天一般是 ETF 进钱的淡季,现在都这样,到秋天估计还得更猛。

四、ICO 2.0:加密货币融资要重新火起来

首次代币发行(ICO)这名声算是臭了。2018 年那会儿,好多骗子搞 ICO,项目就停留在纸面上,从投资者那儿骗了几十亿美元,然后卷钱跑路,连项目都不上线。美国 SEC 狠狠查了一通,投资者也被坑怕了。


好多投资者和看客都觉得 ICO 这东西算是废了。但美国 SEC 主席保罗・阿特金斯最近在 “加密货币项目” 演讲里说,想让 ICO 重新活过来:
“我已经让员工针对‘首次代币发行’、‘空投’和网络奖励,研究合适的披露要求、豁免条款和安全港规则…… 我觉得要是能这么做,创新可能会跟寒武纪大爆发似的,一下子冒出来好多。”
这事儿要是真成了,那肯定能让价格往上走。加密货币投资者一直都想找好项目投,不管是 ICO 火的时候,还是之后,都这样。要是能搞出个新的、规范的 ICO 市场 2.0,肯定能有好多新钱冲进加密货币市场。

市场不会因为已经知道的好消息涨,得是那些还没算到价格里的好消息,才能让它涨。


我觉得市场压根没意识到这次加密货币牛市能有多大。而且,还有些事儿,现在大家没当回事,可在接下来几个月,甚至几年里,它们就能发挥大作用。
等着吧,以后价格还得更高。


#以太坊市值超越Netflix #机构疯抢以太坊 #主流币轮动上涨
持续关注:eth bnb btc c

市场冷清,散户没信心,交易所也头疼,但越是这种时候,机会越在酝酿。耐心等风来,而是靠纪律和风控活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