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进入下半场,加密行业站在关键转折点上。本期 PolkaWorld 圆桌派,我们邀请三位来自 VC、开发者与基础设施领域的嘉宾,围绕市场变化、技术革新与治理走向展开深度对话。
在上半部分中,我们聊到了 AI 工具、国库机制、以及 Kylix 和 Vara 的生态进展。《2025 中场拐点:稳定币、AI、DOT 品牌与国库机制,Polkadot 该往哪走?》
本文为下半部分,继续带来关于稳定币政策、机构资金动向、DOT 品牌认知与生态 adoption 的精彩讨论。
法币早该被稳定币取代?
稳定币是“必要的恶”?
八达通之后是稳定币?香港能否率先落地加密支付场景?
国有券商拿下加密牌照,家族办公室加速布局!机构资金正在悄然入场?
“问题不在名字,而在 adoption”—Polkadot 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从梗币噪音中回到技术基本面”:Polkadot 不需要重塑,只需要被看懂
Polkadot 需要 builder,不需要 rebranding
继续阅读!查看 PolkaWorld 的精彩内容!
法币早该被稳定币取代?
Kristen:接下来我们进入一些更宏观的话题。
第一个话题是关于国际环境。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稳定币法案预计将在 7 月迎来重大进展,而香港也已经出台了支持性的稳定币监管政策。从国际宏观经济环境来看,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那么就稳定币政策这个议题,我想听听各位嘉宾的看法 —— 你们认为这会如何影响你们的项目,或是更广泛的加密行业?或者你觉得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积极的步骤?
Pakman: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展。我一直认为稳定币应该成为日常使用的货币,法币其实早就应该被稳定币所取代。
我知道这类变化往往是“先退两步,再进五步”的过程,要经历监管、试错,因为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新事物。加密货币的普及和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并不是人们或政府早就习惯了的事物。
所以大家都在不断尝试,看什么有效,再据此制定规则。如果有效就继续推进,如果没效果,那就退几步重新来。这就是过程。
我非常支持监管合规的加密稳定币的发展。比如我住在英国,英国已经准备推出数字英镑了,这个话题他们已经讨论多年了,现在看起来真的快要落地了。
在 Polkadot 生态里,也有很多人,比如来自 Xcavate 的 Rich Head,也都在密切关注并支持这个项目。
而我们在 Kylix 也会支持围绕稳定币的使用场景,比如稳定币借贷等。所以我可以百分之百地说,这是一个积极的方向,无论是对项目本身,还是对稳定币激励机制,甚至是出入金通道(on-ramp / off-ramp)的建设,都是非常正向的。
稳定币是“必要的恶”?
Kristen:好的,那 Luis 你怎么看呢?毕竟你是做基础设施的。
Luis:是的,我当然也非常支持。因为这能推动用户采用。我会说它是一个生态中“必要的恶” —— 因为一些稳定币已经或正在逐步中心化。
如果我们回到区块链的起点,比如从比特币的理念出发,它的初衷是点对点、去中心化的,目的是绕过中心化的组织。
但我认为我们也必须现实地思考 —— 我们到底希望技术如何成长?我们希望它如何变得对普通人更加可及?
在我看来,稳定币就是那个能让我们接触到成百上千万用户的“关键拼图”。
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好事。比如在借贷协议中,稳定币就是吸引用户的最佳方式 —— 不管是 USDC 还是 USDT。
目前,我们的网络已经可以兼容这类资产。我们已经搭建了跨链桥,最开始支持的是以太坊,未来还会逐步增加更多链的流动性来源。
这将极大促进整个生态的流动性注入,也让更多协议能够利用这些资产。
最终,整个 DeFi 生态都会因此发展得更快。
所以,是的,我完全不认为稳定币在可用性方面有什么问题。我只是对区块链的起源以及我们目前的一些用例感到有些担忧。但我会说,这都是技术演进的一部分。
并不是说我反对,我其实更希望能看到更多去中心化的稳定币,也希望能有这类实现方式。但这也取决于大众的接受程度,以及人们是否容易接触到这些技术。所以我们需要一起努力,把不同场景下的最佳解决方案带给用户。
Kristen:你现在住在美国,你觉得美国大众对稳定币法案有什么反应?他们对这个立法是兴奋、无感,还是觉得这是个“早该来了”的政策?我蛮好奇的。
Luis:我可以分享一些我在美国的同事的反馈,还有我看到的一些评论。
就我这些住在美国(旧金山、纽约)的同事来说,我们确实也聊过这件事。从他们的角度看,美国人对这个政策基本是认可的。但也有些复杂情绪。
比如,我们都看到最近总统的一些表态,几天前他还说“加密货币和比特币是这个世界最好的发明”,但几个月前、甚至几年前,他对这件事的态度还不是这样的。
这说明整个加密生态受到美国的巨大影响。美国是当前区块链行业中很多监管政策的源头。
目前整体来看,这种变化是正面的。美国人普遍是接受的态度。但我还是担心这一切会进一步中心化,就像我前面提到的 —— 我不希望所有这些实现方式最终都变成央行数字货币(CBDC)。
但这类趋势肯定会带来更多采用。我觉得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单独再深入聊一次,因为它确实有好有坏。
但最终,它应该会对所有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八达通之后是稳定币?香港能否率先落地加密支付场景?
Kristen:好的,谢谢你的分享!那 Mario,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毕竟你住在香港,也离稳定币监管的前沿非常近。你对香港的环境有什么看法?
Mario:首先我要说的是,香港政府一直都非常支持整个加密行业,这非常难得。
你可以看到政府代表会出现在活动现场,参与圆桌会议,他们真的在问“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支持这个行业”。
我希望这种心态可以在全球更多地方看到。
而且,别忘了,港币已经与美元挂钩大概有 40 年了,汇率浮动基本都控制在 1% 或 0.5% 的交易带之内。这个联系是非常稳定的。
这对中国的出口商等群体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需要持有与美元挂钩的储备货币。
从监管机构和政府的角度来看,他们已经意识到现在确实需要一个更高效的支付系统。
你可以看到非洲的一些地区,稳定币已经被大量用于微支付,因为交易费用非常低。
这是一方面 —— 比如在香港,大家现在还在使用“八达通”卡(就像伦敦的 Oyster 卡),不仅可以坐地铁,还可以在便利店付款。
而且,八达通背后的公司现在正参与一个稳定币试点项目,可能会成为率先接入稳定币的主体之一。
我认为在香港看到稳定币的真实应用是非常棒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美国推出《稳定币法案》并不完全是出于利他主义。
毕竟,目前全球约 50% 的支付都是以美元结算的,欧元则占约四分之一。中国的人民币在十年前曾有一次强劲的增长势头,几乎要成为一个主导力量。但近年来,由于外汇交易限制等政策,这一增长趋势趋于稳定。
但很明显,美国有强烈的意愿去维持其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而美元稳定币已经成为当前的事实标准。
当然,现在我们也有了港币稳定币,但它本质上还是挂钩美元的。
有趣的是,就在两三周前我在巴黎参加巴黎金融论坛时,法国央行(法国银行)行长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了加密货币与稳定币,明确强调欧洲有必要推出欧元稳定币,以维护其在支付系统上的主权与市场份额。
所以无论是美国还是香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政府们开始有前瞻性地行动,这对支付系统的发展是利好的,同时也会促进加密与 Web3 的进展。
当然,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在增强监管的同时保留去中心化的核心价值。
一方面,监管越来越多,在某些方面是好事 —— 如果监管合理,那就是积极的;但如果监管过度,就会扼杀创新,这是我们也不想看到的。
这些监管措施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资产持有者信息透明、交易合规性的审核等等。但总体来看,我认为这是积极的发展。
国有券商拿下加密牌照,家族办公室加速布局!机构资金正在悄然入场?
Kristen:你能感觉到机构资金现在对投资加密行业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了吗?还是还没有?
Mario:目前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家族办公室和高净值个人在私下投资这个领域。
我们有一些很好的朋友在 BlackRock(贝莱德)、Fidelity(富达)等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他们已经在私下进行加密领域的投资。我们也开始看到一些传统交易部门的兴趣。
比如,“国大证券” —— 一家中国国有的券商 —— 已获得加密交易牌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信号,不只是美国的摩根大通、花旗等银行在进入这个领域,中国的传统券商也开始加入。
他们之所以拿到牌照,是因为他们的客户有需求:不论是私人银行的高净值客户,还是资产管理公司,都开始希望配置加密资产。
我认为,如今基础设施正逐步搭建起来。传统金融体系并不以变革速度见长,但我们可以看到,一步步地,它正在开放这些资金流通的渠道。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基于区块链的存款、结构性票据等应用场景了。
我还在中行任职时,我们就曾和瑞银(UBS)合作推出过基于区块链的票据产品。
这些都是试验案例,也是在为未来铺设基础设施。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数十亿甚至数万亿资金流入加密领域,但我们确实看到,方向是对的,路径正在打开。
“问题不在名字,而在 adoption”——Polkadot 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Krisiten:谢谢你的分享!大家对稳定币法案的整体态度都很积极。那我们这期节目的最后一个话题是关于 DOT 的。
我们知道,Polkadot 的生态系统内部现在非常希望获得外部世界更多的认同与关注。因为 Polkadot 已经远远超越了过去那个“平行链 + 插槽拍卖”的旧形象。
Polkadot 正在演化为一个 Web3 的云计算平台 —— 也就是 JAM(Join-Accumulate Machine)+ PolkaVM + Coreplay 的全新叙事。
现在的 DOT,不再只是那个搞插槽拍卖的 DOT,而是一个构建 Web3 云计算平台的核心资产。
而生态内部成员现在迫切地想要让外部世界知道:我们正在发生巨变。
有些人提出我们应该发行一个 JAM 代币来进行品牌重塑,但这个想法已经被 Gavin 否决了。上周我还看到一个提案,建议我们将 DOT 的名称或品牌更名为 JAM。这显示出 Polkadot 生态内部确实存在一种迫切的愿望,希望通过 rebranding 获得外部世界的重新认知。
所以我想听听三位嘉宾的看法:你们如何看待 DOT 的品牌重塑?你们是否认为现在确实“迫切需要”进行品牌更名?或者你们有其他建议?
我们先从 PakMan 开始吧,哈哈。
PakMan:哦,抱歉,我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么深刻。
我不会说现在有“迫切”的品牌更名需求。事实上,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
在经历了平行链那一阶段之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对 DOT 的市场表现寄予厚望,期待它能实现大规模应用。但不幸的是,启动时机赶上了加密寒冬,从那个时候开始,行情自然就很难走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 Polkadot 的技术不好,也不意味着生态失败了。很多事情都是“时机问题”——比如说你今天推出世界上最棒的代币,明天两国突然爆发战争,币价崩了,但那也不是因为你的产品不够好,而是有些外部环境并不受你控制。
所以我不觉得“迫切重塑品牌”是一个合适的措辞。我认为问题并不在于品牌,而在于 adoption(应用落地)和技术本身。
有些人会抱怨 DOT 价格不好 —— 这只是我个人观点,抱歉如果冒犯到谁了 —— 但我认为这种抱怨大多来自短线思维的人。
如果你站在长期角度,比如听 Gavin 的话、听开发者的思考,其实 DOT 的底层技术是极其强大的。
如果只是因为一小部分人希望币价短期内上涨,而它没涨,就说 Polkadot 失败了,这是很片面的。很多人用价格来定义整个生态,这是有失偏颇的。
但如果你把视角拉长三年、四年,或等到下一轮牛市,我觉得 DOT 的发展其实非常健康。我们已经从“平行链”模型进化到了“应用链”模型,有很多新的项目正在 Polkadot 上建设;区块链学院也在做得非常棒,还有很多新的生态计划正在推进。
过去我们可能也做过一些错误的提案决策 —— 我不愿称之为“错误”,更像是“成长曲线”。很多提案在上一轮牛市被通过了,但现在回头看其实不太合理。也正因如此,现在大家对治理提案的审视更严谨了。
就像我之前说的,这一切都像是“两步后退、五步前进”。
所以我个人觉得现在我们处于“后退两步”的阶段。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败了。
我不是说品牌不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吸引新的项目、鼓励创新开发、建设一个更具吸引力的生态系统。rebranding 解决不了核心问题。
通常情况下,rebranding 是在原品牌“失败”的时候才需要。但我不认为 Polkadot 的品牌失败了。
问题不在名字,而在 adoption 和 builder 社区的活力。
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
“从梗币噪音中回到技术基本面”:Polkadot 不需要重塑,只需要被看懂
Kristen:谢谢你的分享,所以你认为没有必要重塑品牌。那我们来听听 Mario 的看法。
Mario:我觉得我们始终应该保持开放态度,欢迎各种可以让 Polkadot 更进一步的想法。
正如 PakMan 提到的,过去几年整个加密行业的宏观环境确实不太有利,虽然我们也看到有些生态表现很好 —— 其中一些甚至是从 Polkadot 平行链起家的,虽然他们现在可能不想被称作 parachain。比如说,我们早期投资的 peaq Network,还有 Bittensor,都发展得非常好。
所以看到这些曾经在 Polkadot 上构建的项目如今能做得这么好,还是很令人欣慰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市场上有大量的注意力被某些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物占据了,比如 meme coin(梗币)。
梗币从定义上说就是没有内在价值的投机工具。虽然人们说这叫“营销价值”,但从我的角度看,这些币对社会经济几乎没有什么积极贡献。
所以我希望看到更多注意力从这些干扰性事物中回归到基本面上。正如 Pakman 所说,我也相信 Polkadot 拥有最好的技术,并且从长远来看一定会表现出色——只是时间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这一点。
随着 JAM 升级的推进,我们确实已经看到许多原本在其他链上构建的项目正准备使用 JAM。而这也将反过来帮助 DOT,因为 JAM 是依赖 DOT 的验证人来运作的。
我们要记住一点:如果以太坊、Solana 或其他链上的项目将 JAM 用作交易处理基础设施,最终受益的其实是 DOT。
当这一点被市场广泛认识到后,我相信 DOT 会有非常好的表现。
不过,作为投资人,我也要坦白说,一方面在我自己的投资组合中,我们确实希望看到估值上涨,基金的投资人也希望看到退出和分红。
所以如果 DOT 的价格能有些上涨,那确实会有帮助。但其实我们近来整体表现不错,去年年底时我们已经实现了超过 3 倍的收益。
虽然 DOT 价格表现一般,但我们仍处于盈利状态。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明白:如果 DOT 有更好的价格表现,那也会为生态带来更多资金。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期”——估值越高,就越能吸引团队,带来更多采用。
所以我们保持开放态度,不偏不倚。最终我们还是要看看接下来几个月市场会如何发展,JAM 会如何被市场接受,以及它如何正面影响 DOT。
我们必须保持开放心态,密切关注生态发展。
Polkadot 需要 builder,不需要 rebranding
Kristen:谢谢你的分享。保持开放是好的,虽然我们看到其他一些生态曾尝试通过重塑品牌或代币更名,但效果其实并不理想。所以可能从长期角度来看,这样做才有意义。
我作为媒体从业者,也会保持对双方观点的开放态度。
那 Luis 你有想补充的吗?
Luis:是的,我完全同意刚才你们谈到的关于实用性、长期项目和 meme coin 的看法。我非常赞同。
其实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进入区块链行业的故事。几年前,我正是因为 Polkadot 才开始全职从事区块链开发的。
那时候我在使用 Ethereum 进行合约开发时,饱受高 gas 成本的困扰。一位朋友告诉我:“你可以看看 Polkadot。”
我看了一下,觉得很有意思。那是 2019 年。
我当时就觉得:“这东西不一样,有可能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 它使用 Rust 和 ink!,没有 EVM,而是基于 WebAssembly。这让我觉得这项技术会显著改善现状,于是我开启了这段旅程。
后来我遇到了 KILT 基金会的人,发现他们也在用 Substrate 做一些新的尝试,并且得到了 Gavin Wood 的支持,以更简单的方式创建智能合约。
随后,Vara 和 Polkadot 虽然在不同的方向上发展,但其实都建立在同一个技术核心之上。
我真的很喜欢 DOT,也很热爱整个 Polkadot 项目。我认为它是当今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因为它还在持续演化中。
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在谈 WebAssembly,而是进一步发展到了基于 RISC-V 架构的 Polkadot 虚拟机(PolkaVM)。这项技术是被验证过的,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是真的“跑得起来”。
从技术角度来看,我觉得 Polkadot 从来就没有技术问题,它的技术非常扎实。
我们现在面临的更多是市场上的波动,而不是技术的落后。
而我们遭受的损失,是由于那些技术含量低但拥有大量 meme coin 的生态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这正在伤害整个行业,因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让人们理解 Web3 和加密技术为何具有变革性——需要真正的用例和实际的落地。
当然,现在整个区块链生态中确实存在一些很不错的项目。但我认为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与开发者、社区、创始人密切合作,真正推动这些落地。
最终,只有那些具备长期愿景、真正落地实施的项目,才会走得更远。
所以我不认为 Polkadot 需要进行任何“重命名”。
当然,我是个技术人员,也许营销团队会有不同的观点。
他们可能会说,现在 DOT 可以改名叫 JAM,因为 JAM 正在改变行业结构。
我觉得这可以理解,但也不仅仅是把 DOT 改个名这么简单。更是一个关于市场传播、用户认知和交易所列表问题。
比如突然有人说:“我们没有 DOT 了,现在叫 JAM”,那用户可能会困惑:“这是同一个币吗?怎么会是两个不同的币?”
这会造成市场混乱。
不过话说回来,这确实是一种营销策略。
希望最终在作出决定时,团队能以项目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希望这能成为一个有益的策略。
Kristen:谢谢你的分享。
就我个人观点来说,我认为“品牌”这个词来自 Web2 的营销逻辑,而在 Web3 中,直接照搬 Web2 的方式通常效果并不好。所以我个人不太支持重命名 DOT,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作为 PolkaWorld,我们仍会保持开放,欢迎所有讨论。
那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也感谢各位观众的收看。希望大家能关注三位嘉宾的后续动态,也关注我们 PolkaWorld 的持续报道。我们下次再见!
原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f3BU8Nbx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