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线成交量是判断主力动向的核心(大市值老币专用逻辑)
对于洗盘长达数年的大市值老币,判断主力是否出货,必须紧盯日线级别成交量,而非短期分时线。如果日线始终没有出现有效放量(这里的 “放量” 需对比近 3-6 个月平均成交量,至少达到 1.5 倍以上才算有效),基本可以判定主力没有大规模出货 —— 毕竟大资金离场必然伴随筹码密集交换,日线成交量不可能毫无波澜。反之,高位所谓的 “放量” 反而需要警惕:主力完全可以通过 “对倒交易” 制造虚假放量(比如自己的两个账户互相买卖),制造资金进场的假象,诱骗散户接盘。但 “没放量” 的信号具有绝对性,无需额外复杂分析,直接排除主力出货的可能。
特别提醒:这类老币的盘口深度和筹码结构极稳,纠结 5 分钟、15 分钟线的 “放量大跌” 毫无意义 —— 短期分时的波动大概率是小资金博弈或技术性洗盘,根本撼动不了主力的持仓格局,过度解读只会误导判断。
2、中文反指 KOL 集体失声 + 误导开空,背后是认知偏差
当下标的短期已经走出 7-8 倍涨幅,但一个关键现象值得警惕:国内头部中文 KOL 几乎集体失声,没有任何人敢公开喊多;甚至不少中腰部 KOL 反而在引导粉丝开空,这种操作堪称 “害人不浅”。本质上,这是 KOL 对老币筹码结构和主力逻辑的认知缺失 —— 对于洗盘多年的大市值标的,短期暴涨后看似风险极高,但主力并未完成出货,此时开空无异于和主力硬刚。退一步说,即便要做空,也该选择解锁量巨大、抛压明确的新币(新币往往存在早期投资者集中解锁、项目方砸盘等确定性利空),其做空成功率远比做空筹码锁定的老币高 10 倍以上,盲目做空老币纯属逆势而为。
3、散户空单扎堆,主力根本不具备大跌出货条件
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主力出货必然会同步在合约市场开空,通过现货砸盘 + 合约盈利赚双份钱。这个逻辑本身没错,但忽略了核心前提:合约开空需要足够的对手盘(即做多盘)。而当前市场的现实是,散户空单已经极度拥挤,期货盘口的空单持仓量远超多单,主力若此时开空,根本找不到足够的对手盘承接,无法大规模建仓空单。因此,主力绝对不可能选择 “立马大跌”—— 一旦大跌,散户空单会集体盈利离场,主力不仅无法出货,还会面临自身持仓的亏损。后续走势必然是两种结果:要么借助大盘回暖顺势 “拉爆空单”(强制平仓散户空单,推高价格),要么通过长时间震荡磨盘,消耗散户的耐心,逼迫空单主动止损,绝对不会让散户空单轻松解套盈利。
4、缺乏重大利好,主力暂无大规模出货的接盘基础
主力要完成最终出货,必须有 “重大利好” 配合,吸引广大小散进场接盘 —— 没有足够的增量资金,主力的筹码根本出不去。回顾历史案例:IP 币当年在 14U 见顶时,韩国曾出台 “国内版权产业全面接入 IP 链” 的超级利好,即便当时 IP 币流动市值已达 40 亿 U,总市值稀释后更是超过 100 亿 U,且处于持续解锁状态,依然凭借这个利好吸引了大量散户接盘。我当时虽然判断其长期必然下跌,但也不敢长期持有空单,仅小仓位短线获利后就迅速离场,就是被这个 “重大利好” 的不确定性所牵制。反观当下,市场所谓的利好(比如 ZEC 减半、国外大 V 喊单等),都属于 “老生常谈”:减半是早已提前预期的事件,利好早已部分兑现;国外大 V 喊单缺乏实际落地支撑,根本无法吸引场外增量资金入场。这种级别的利好,完全达不到让广大小散疯狂接盘的效果,主力自然不会选择此时出货。#中美贸易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