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扩容”(Fractal Scaling)——即 L3 结算到 L2,L2 再结算到 L1——被视为 ZK 扩容的终极形态。然而,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为什么 L3 需要 L2?为什么 L3 不直接结算到以太坊 L1?答案是,一个设计精良的 L2(如 Polygon 2.0 的 AggLayer 生态),为 L3 提供了 L1 所无法比拟的“更优结算环境”,使其成为了 L3 的“黄金结算层”。

让我们来比较 L3 结算到 L1 和 L3 结算到 Polygon 2.0 (L2) 的优劣:

  1. 成本(Cost)

    • L3 -> L1:L3 仍然需要将其 ZK 证明和数据(Blob)发布到以太坊 L1。尽管 EIP-4844 降低了成本,但这笔 L1 Gas 费仍然是昂贵的。

    • L3 -> L2:L3 将其 ZK 证明提交到 Polygon zkEVM 链(作为 L2)。在 L2 上验证一个 ZK 证明的“Gas 费”远低于在 L1 上验证。L2(zkEVM 链)随后会将其自己的状态(其中包含了已验证的 L3 状态)打包进 AggLayer,与其他 L2 链“分摊”最终的 L1 结算成本。L3 享受到了“成本的递归摊销”。

  2. 速度(Speed)

    • L3 -> L1:L3 的“最终性”受限于 L1 的出块和最终性时间(例如 12-15 分钟)。

    • L3 -> L2:L3 享受到了 L2 的“双重最终性”。L3 的交易可以立即获得 L2 共享排序器的“预确认”(亚秒级),并在 L2 的区块中(例如 1-2 分钟)获得“L2 最终性”。这对于需要“即时反馈”的 L3 应用(如游戏)至关重要。

  3. 原子可组合性(Composability)

    • L3 -> L1:L3 是一个“孤岛”。它与 L1 的 dApp(如 Aave)以及其他 L2(如 Optimism)的交互,都必须依赖异步的跨链桥。

    • L3 -> L2:这是革命性的区别。当 L3 结算到 Polygon 2.0 生态的 L2(如 zkEVM 链)时,它立即成为了“价值层”的一部分。L3 上的 dApp 可以与 L2(zkEVM 链)上的 DeFi 协议实现同步的、原子的可组合性。

想象这个场景:一个 L3 游戏链,结算到 L2(zkEVM 链)。玩家可以在 L3 游戏内发起一笔原子交易:“将 L3 上的游戏 NFT 作为抵押品,同步地从 L2(zkEVM)的 Aave 协议中借出 USDC 资产”。

Polygon 2.0 的“价值层”不仅是一个 L2 生态系统,它更是在 L1 之上,构建了一个更便宜、更快速、且具备“原子互操作性”的“L3 结算中心”。它将成为“分形扩容”金字塔中,承上启下的“腰部”力量。

@Polygon #Polygon